• <ruby id="cnft9"></ruby>

    1. <em id="cnft9"></em>

      <rp id="cnft9"></rp>

      <th id="cnft9"></th>
      <li id="cnft9"></li>
      登陸 | 注冊

      中農國際與馬來西亞加深融合促進共贏發展

      來源:鉀肥與中微肥部編譯整理 時間:2022-06-29
      導讀:需求降低貨量暴減?下半年運價將下降20-30%,明年下降40%

      圖片

      000(2).jpg


      持續鞏固東南亞市場

      中農國際與馬來西亞加深融合促進共贏發展


      近日,中農國際、中農鉀肥與馬來西亞首相署經濟策劃組農業司、馬來西亞駐老撾大使館聯合舉辦 “農業發展視頻交流會”,雙方按照“優勢互補、相互支持、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深入探討未來合作的重點方向和領域,增進相互了解,以期進一步實現互利共贏。


      馬來西亞首相署經濟策劃組農業司司長Zaeidah、馬來西亞駐老撾大使館大使Aini與中農國際北京銷售團隊負責人、老撾銷售團隊負責人參加會議并做主要發言。馬來西亞種植業管理機構負責人和棕櫚協會代表等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在會上進行了交流研討。


      0.png


      會上,公司首先介紹了企業的業務發展情況、經營規劃、戰略布局,并結合公司近期、中期、遠期的產能建設計劃,以及鉀肥對馬來西亞經濟作物的功效,對相關鉀肥市場的供需概況進行了闡述和分析,期待雙方在友好合作的基礎上,持續深入推進和發展合作業務,開創新的合作模式。針對多位代表提出的鉀肥問題,公司一一給予專業解答,同時誠摯邀請馬來西亞代表到公司鉀鹽工廠實地考察交流。


      Zaeidah司長與Aini大使十分重視馬來西亞與中農國際的鉀肥貿易合作,圍繞公司產品成分、產品價格及物流運輸等方面的核心事項進行了細致的詢問和探討。他們指出,當前全球高度重視農業生產、鉀肥行業步入高景氣行情,為馬來西亞各種植機構、化肥工廠與中農國際的深入合作創造了更有利的機會,希望雙方能夠開展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交流,相信隨著鉀肥規模的提升,中農國際將在馬來西亞打開更廣闊的市場局面,與馬來西亞農業達成互惠互利的長期友好合作。




      0.png


      馬來西亞農業以棕櫚油生產為主,棕櫚樹屬于高鉀作物,從作物結構看,其鉀肥用量占全球鉀肥用量的8%。近三年來,由于持續面臨化肥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受到抑制,據馬來西亞棕櫚油協會預計,馬來西亞今年的棕櫚油產量僅為1850至1870萬噸,而一棵施肥不足的棕櫚樹結出的果實可能僅有15到18公斤重,健康的棕櫚樹結出的果實則能達到25到30公斤重。這意味著馬來西亞需要更多的化肥提高棕櫚樹的產量,而且棕櫚油價格的上漲使得較大的種植園可以消化更高的化肥成本。


      中農國際老撾鉀鹽工廠地處東南亞腹地,多年來深耕東南亞市場,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與區位優勢,已與馬來西亞多家大型化肥企業建立了緊密良好的合作關系。當前,在第一個100萬噸項目順利達產的基礎上,中農國際正在加速推進第二個、第三個100萬噸鉀肥項目建設,并為亞鉀國際未來500萬噸乃至1000萬噸鉀肥規模的發展目標做好積極準備。此次交流會的成功召開進一步夯實了公司與馬來西亞農業的合作基礎,有利于發展更多的優質合作伙伴,助力公司進一步鞏固東南亞市場,為未來產能持續釋放奠定堅實基礎。


      致力于發展成為世界級鉀肥供應商,中農國際將持續完善產品結構、拓寬銷售渠道、優化物流模式,為亞洲乃至全球農業發展提供優質鉀肥產品。



      作者/中農鉀肥·賈志遠












      中農加大老撾鉀肥回運,補充市場穩供應!


      受全球鉀資源分布不平衡限制,我國鉀肥的進口依賴度接近50%。為提高我國鉀肥自給率,中農集團積極開拓境外鉀資源投資項目,向國內引入低成本、高質量的鉀肥資源,保障我國鉀肥穩定供應。近期,中農集團投資的老撾鉀資源項目已完成100萬噸/年的改擴建計劃,同時繼續加強鐵海聯運大通道,提高鉀肥回運量和進口運輸效率,為國內市場提供更多的農業用肥。




      0.jpg


      繼去年中老鐵路開通后,中農集團與老撾供應商擴大合作規模,拓寬業務模式,通過海陸雙通道運輸方式向國內回運鉀肥。今年上半年,中農集團進口老撾鉀34批次,共計34萬余噸,其中中農集團投資的老撾鉀肥項目已經有19批次海運到貨,共計20.17萬噸回運至國內;通過新拓展的中老鐵路運輸方式共進口了108個集裝箱,預計在6月底前運抵國內西南地區。中老鐵路的成功拓展,不僅有力補充了西南市場的鉀肥供應,而且將進口鉀肥的運輸周期縮短至最快可兩天內抵達國內車站,大大提高了運輸時效。


      0.jpg
      0.jpg


      為確保供應高效運行,中農集團與港口、鐵路、汽運物流等單位提前協調,以最快速度將貨物向需求區域發運,保障不同區域的復合肥工廠用鉀需求。在貨物抵港、到站之前,中農集團與港口、鐵路相關部門以及物流公司等充分溝通,確保疫情防控和農資保供兩不誤。對于抵港的進口鉀肥,中農集團全力協調港口安排靠泊,集中港口勞力和設備進行作業,優先保障化肥及時、快速卸船,確保3-5天內將貨物全部卸船并入堆場,同時克服物流障礙,靈活調配汽車、火車、駁船等多方式轉運,確保貨物抵達后能夠及時運送到農業生產所急需用肥的復合肥工廠。


      來源:中國農資傳媒










      需求降低貨量暴減?

      下半年運價將下降20-30%,明年下降40%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根據波羅的海運價指數(Freightos Baltic Index的數據,上周從中國到美國西海岸的運費為每集裝箱8934美元,比年初下降38.5%,比去年同期下降近50%,但仍是2020年6月的四倍。行業觀察人士預計,至少到2023年,航運價格將保持在疫情前水平之上。


      0.png


      作為集運市場的主干航線,美線運價的高位回落,也引發了市場對集運市場的看空情緒。JP Morgan物流行業分析師6月上旬發布報告,預警航運業衰退風險。該預警一經發布,全球航運板塊大跌。報告論據主要來自需求端,分析師援引的數據顯示,自5月24日以來,運往美國的集裝箱進口量降幅超過36%。


      但業內人士認為該數據不能完全和真實地反映美線全貌。其指出,影響美線貨量下降的因素非常多,JP Morgan引用的“進口量下降36%”數據截取的時間段太短(6月7日相比于5月24日的數據),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但目前美線貨量確實是減少了。


      該人士指出,今年集運市場的最大變化還是在需求端,2021年由于疫情帶來的畸形的、不正常的消費導致美國的需求達到頂峰,這主要與居家消費增長有關,但今年需求開始減弱會逐步回歸以正常的服務消費為主。此外,今年美國的通貨膨脹加劇,很多日常用品和食品價格比疫情前至少上漲了30、40%,通脹對需求端的影響將在下半年更明顯。


      集裝箱船運送了全球95%以上的制成品。由于全球范圍內疫情期間消費者購買習慣的急劇變化,供應鏈在過去兩年中一直處于動蕩狀態。
      在疫情危機的早期,零售商和其它公司開始增加庫存,因為消費者在儲蓄和政府刺激措施支持下大量購買商品。訂單量的激增推升海運費率和班輪的利潤至創紀錄水平。同時這種情況還加劇了港口瓶頸和集裝箱、貨運列車、卡車司機和倉庫空間的短缺。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班輪公司和碼頭運營商的數據,自今年5月以來,美國10個最大港口的入境集裝箱量平均下降了25%。根據南加州海洋交易所的數據,港口運營商正在逐步清理他們的集裝箱堆場,上周等待??吭诼迳即壓烷L灘外的船只數量,從1月份的109艘減少到22艘。

      業內普遍認為,本輪集運超級牛市的根源,來自于疫情下美國進口需求超預期持續旺盛。但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了美國需求端走向疲軟的趨勢,目前,一些公司已經削減了與供應商的訂單,Target和沃爾瑪等零售商表示,由于訂購過多,他們正在處理庫存過剩問題。而且,通貨膨脹在更廣泛程度上抑制消費。庫存的積累和美國通脹高峰都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進口新訂單的放緩,從而加重對美國集裝箱進口需求的破壞。


      數據也顯示了美線需求回落跡象:根據Alphaliner統計,亞洲-北美航線集運貨量今年前2個月較2019年同期僅增長19%,較2021年第四季度37%的高增速出現回落。


      據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最新的一份報告稱,今年下半年集裝箱運費預計將下降20-30%,與此同時,由于高通脹、普遍的消費模式和新造船的供給側壓力導致貿易增長放緩,干散貨運費也出現了類似的下降比例。

      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的分析師表示,集裝箱運費可能會降至6000-7000美元/FEU的平均水平,這對因運費和燃料成本過高而導致高通脹的貿易商和消費者來說是一種解脫。

      該報告稱,由于隨著疫情限制的放寬、中國港口的擁堵情況有所緩解,目前運價從9000-10000美元/FEU高位回落,這是下半年的一大下行風險,特別是在第三季度旺季結束后。


      臺灣研究機構指出,集裝箱航運市場供需趨向平衡,運價欲大漲不易,盡管新增運能與燃油組合有利支撐獲利,惟后勢產業運價回檔,明年長約換約價將有下檔空間,終結二年來的正面觀點。
      總體而言,2020年下半年、2021年下半年傳統旺季運價飆漲20~40%的好光景難再重現,預期第三季度傳統旺季到來時,運價僅緩步個位數季增幅度,漲勢不如預期;第四季相對淡季來臨,需求減少,預估運價雙位數季減。這將為年底的2023年歐線長約談判帶來壓力,該機構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市場新船運力供給增加、SCFI綜合運價指數年減三成,將使2023年上半年美線長約履約面臨不確定性,新約價有下降風險,預期將使平均運價年減四成。
      需求是關鍵,未來幾周是關鍵,警惕需求拐點風險!
      但也有另外聲音,根據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的數據,零售商庫存水平以美元價值衡量在增加,但由于客戶需求強勁,一個重要的績效比率——庫存與銷售額——仍然很低?!爸灰M者繼續以創紀錄的速度購買,零售商就需要繼續囤積商品以滿足極高水平的需求?!盢RF首席執行官Matthew Shay表示。
      行業分析師預計運費不會同步下降。運力仍然緊張,因為幾乎所有可用的集裝箱船都在航行,而且新船交付要到明年才能開始。
      美國最大的兩個進口門戶洛杉磯和加利福尼亞州長灘港口上個月共處理了936,937個集裝箱,這是自2021年5月創紀錄以來的最高月度吞吐量。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Gene Seroka)表示:“(運輸)費率取決于供求關系,人們仍在尋找集裝箱空間,只要他們能得到它。
      總部位于丹麥的Vespucci Maritime首席執行官拉斯·詹森(Lars Jensen)對《華日》表示:“在旺季全面到來的幾周內,運費將受到考驗。”“如果夏季現貨價不上漲,這將是需求下降的強烈跡象。這意味著未來價格會降低,但不會跌落懸崖。”他說。


      對于后續集運市場走勢,隨著疫情影響減弱,原先驅動美線需求旺盛的數個因素均已開始衰減,部分機構已建議重點警惕需求拐點風險。一方面,隨著美國疫情影響減弱,實物消費正在逐步回歸服務消費。另一方面,美國消費券發放減少,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據調研,下半年出口訂單能見度有限,警惕需求拐點風險。

      來源:海運網


      鉀肥與中微肥部編譯整理




      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業委員會
      鉀肥與中微肥部
      —— 福天下 無不至 ——
      政策/智庫/品牌/課題/會務/培訓
      投稿郵箱:jfyzwf@163.com


      111.jpg


        關閉
        公眾號
        掃碼關注或長按圖片保存至手機,
        在微信中識別二維碼。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ruby id="cnft9"></ruby>

        1. <em id="cnft9"></em>

          <rp id="cnft9"></rp>

          <th id="cnft9"></th>
          <li id="cnft9"></li>